專業(yè)文章

維生素D補充多少是安全的?


時間: 2017/2/16 14:17:11 瀏覽量:9313 字號選擇: 分享到:

(關于維生素D和25-OH-D檢測)


一、現(xiàn)狀

中國近年來的研究表明,中國人群中維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,即使在日光充沛的南方地區(qū)也是如此;同時,老年人和孕婦是維生素D缺乏癥的高危人群。


由于缺乏維生素D會加重骨質(zhì)疏松,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維生素D的重要性,因此進行血清25-羥維生素D(25-OH-D)的需求日益增加,但缺乏25OHD檢查的適應癥和結果解釋以及維生素D缺乏的全國性指南(國外也出現(xiàn)了一些不同的標準和實踐方案)。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(zhì)疏松委員會制定了《指南》[1]。


該指南主要證據(jù)來源于美國醫(yī)學研究院報告、內(nèi)分泌學會指南、英國骨質(zhì)疏松學會指南以及國內(nèi)相關文獻。

 

二、名詞解釋及轉(zhuǎn)換系數(shù)


VD:維生素D

10μg(微克)維生素D=400 IU維生素D

2.5 nmol/L 血清 25OHD = 1 ng/mL 血清 OHD

 

三、25-OH-D 界值(血清)


建議中國健康執(zhí)業(yè)人員與美國醫(yī)學研究院、英國骨質(zhì)疏松學會和澳大利亞骨礦學會等同道持相同觀點[1]


  • 25OHD < 30 nmol/L   VD缺乏

  • 30 <= 25OHD <=49.9 nmol/L 部分人群中為VD不足(大多數(shù)人可以有足夠的鈣吸收)

  • 25OHD >= 50 nmol/L   VD充足


維生素D“適宜”狀態(tài)測定值可能需50-75nmol/L或更高,內(nèi)分泌學會指南主張25OHD濃度應超過75nmol/L,最大限度發(fā)揮維生素D對鈣、骨骼和肌肉代謝的作用。

 

四、25-OH-D 檢測


檢測血清25OHD是評價VD狀態(tài)的最好方法。血鈣、甲狀旁腺素和堿性磷酸酶異常等,通常在VD缺乏后期才表現(xiàn)出來。


口服VD(3)是VD缺乏癥的首選方法。VD負荷量補足后1個月或開始VD補充后,一些人原發(fā)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顯露,此時需要檢測矯正血清鈣[1]。


血清25 OH D與甲狀旁腺激素(PTH)之間呈負相關,血清25OHD低于閾值時導致甲狀旁腺激素高于正常范圍,此閾值作為定義維生素D不足的生化標準[2,4]。


然而,血清25OHD和PTH之間的負相關可能受一些因素影響,包括年齡、鈣攝入量、體力活動、腎功能、種族、鎂狀態(tài)和維生素D結合蛋白等。此外,不同試劑監(jiān)測25OHD和PTH,也可能影響25OHD的閾值濃度;在此閾值顯示時,也可能發(fā)生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。因此,目前關于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生化標準還沒有明確的共識[2,5]。

 

五、 VD的補充劑量


美國醫(yī)學研究院食品和營養(yǎng)委員會:低于10000IU/日,一般不會導致中毒;而等于或高于50000IU/日,持續(xù)數(shù)周或數(shù)月常導致中毒,包括高血鈣癥[21]。


歐洲食品安全局:成年人和11歲以上兒童上限4000IU/日(100ug/日)安全[6]。



術語說明


1.DRI: 膳食參考攝入量是在推薦的膳食供給量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一組參考值,我國在2000年采用DRI。


2.EAR: 平均需要量,是推薦攝入量的基礎。


3.RNI: 推薦攝入量,是健康個體膳食營養(yǎng)攝入量目標,如果某個個體的平均攝入量達到或超過了RNI,可認為該個體沒有攝入不足的危險


4.AI: 宜攝入量,主要用作個體的營養(yǎng)攝入目標,同時用作限制過多攝入的標準。如長期攝入超過AI值,則有可能產(chǎn)生毒副作用。


5.UL: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,是平均每日可以攝入該營養(yǎng)素的最高量。這個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(包括敏感個體),不至于損害健康。主要用途是檢查個體攝入量過高的可能,避免發(fā)生中毒。


10-20分鐘強烈陽光下全身暴露提供的血液維生素D水平相當于每天口服10,000IU的量!Holick博士建議每天的攝入量在2000-5000IU就長期來說是很安全的。他說可以每天攝入高達10000IU持續(xù)至少5個月沒有任何中毒的跡象。他針對特殊個體的每天建議攝入量如下表所示。



舉例


關于維生素D 缺乏癥治療,不同組織推薦的治療方案有所不同,如北美內(nèi)分泌學會推薦成人維生素D 缺乏癥患者給予維生素D3 或D2 每周50000IU,每周一次,共8 周(6000 IU/日),使其25OHD 達到30 ng/ml 以上水平,然后進行1500 ~2000 IU/日的維持治療。


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骨礦鹽學會、澳大利亞內(nèi)分泌學會和澳大利亞骨質(zhì)疏松學會共同推薦[10]維生素D 3000 ~5000 IU/日(75 ~125 μg)治療中重度維生素D 缺乏至少6 ~12 周,治療3 個月左右進行25OHD 濃度檢測,然后用較低劑量1000 ~2000 IU/日持續(xù)治療??蛇x擇維生素D 膠囊或液體制劑,同時保證足量鈣攝入。當需要快速矯正維生素D 缺乏,如患者有疾病癥狀、或準備開始高效抗吸收藥物治療(唑來膦酸Zoledronate 或狄諾塞麥Denosumab),推薦的治療方案是在固定負荷劑量的基礎上,隨后規(guī)則維持治療。


推薦根據(jù)英國骨質(zhì)疏松學會[9],采用下列舉例方案:


1.維生素D 缺乏癥的治療負荷量可達到300000 IU,可以每周或每日分開給予。具體方案根據(jù)當?shù)鼐S生素D 制劑的可應用情況,舉例方案如下:①50000 IU 膠囊,每周1 次,連續(xù)共6 周(300000IU)。②20000 IU 膠囊,每周2 次,連續(xù)共7 周(280000 IU)。③800 IU 膠囊,每日5 次,連續(xù)共10周(280,000 IU)。


2.維持方案可以在負荷量補足后1 個月開始給予。維持劑量為每日800 ~2000 IU(偶爾可達每日4000 IU);可以每日給予,或間隔給予較高劑量,但總維持量相同。應該明白:①維生素D 和食物一起服用,可以幫助吸收;②負荷量方案中的維生素D 不應來源于鈣/維生素D 的組合,這可導致鈣劑量過高。

下述給藥方法已證明無效,或無效和中毒的風險增加,因此不推薦:①采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維生素D 的年儲備給藥方法。②使用活性維生素D 制劑


六、監(jiān)測


VD治療可以顯露未被診斷的原發(fā)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[7]。以上方案不太可能導致中毒,但有些人可能對中毒或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。


在正常兒童身高促進中出現(xiàn)顯露出的亞臨床原發(fā)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需要進行檢測。通常是大劑量維生素D補充1個月進行25OHD監(jiān)測[1]


VD中毒癥狀:食欲不振、體重減輕、多尿、心率失常等[1]。


七、維生素D中毒的閾值


25OHD > 150 nmol/L有可能出現(xiàn)潛在副作用;持續(xù)25OHD>500 nmol/L(>200ng/mL)可認為是潛在維生素D中毒[8]。


【參考文獻】

[1]  廖詳鵬,張增利,張紅紅等.維生素D與成年男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(2014年標準版).中國骨質(zhì)疏松雜志,2014,20(9):1011-1030.

[2]  Prentice A, Goldberg GR, Schoenmakers I. Vitanmin D across the lifecycle:physiology and biomarkers [J]. Am J Clin Nutr, 2008,88(2):500s-506s.

[3]  Holick MF, Binkley NC, Bischoff-Ferrari HA, et al. Evaluation, Treatment,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: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[J].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, 2011,96(7):1911-1930.

[4]  Francis RM. What do we currently know about nutrition and bone health in relation to United Kingdom public health polic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alcium and vitamin D? [J]. Br J Nutr, 2008,99(1):155-159.

[5]  Lips P, Chapuy MC, Dawson-Hughes B, et al. An international comparson of serum 25-hydroxyvitamin D measurements [J]. J Clin Endocrinol Metab, 2003,88(1):185-191.

[6]  Tetens I.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, Nutrition and Allergies(NDA);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of vitamin D.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, 2012.

[7]  Hannan FM, Fairney A, Johnstion DG. Vitamin D deficiency masking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[J]. Ann Clin Bionchem, 2004,41(Pt 5):405-407.

[8]  National Instiutes of Health. Vitamin D: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. Published, 2011.

[9]  Francis R, Aspray T, Fraser W, et al. Vitamin D and Bone health: a practic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patient management. Published, 2013.

[10] Nowson CA, McGrath JJ, ebeling PR, et al. Vitamin D and health in adul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: a position statement [J]. Med J Aust, 2012, 196(11):686-687.

[21]  Ross AC, Taylor CL, Yaktine AL, et al.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. Washington, DC: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, 2011.

[114] 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.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(yǎng)參考攝入量(Chinese DRIs)速查手冊. 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14.

返回列表